法式吐司(French toast)是世界中挺常見的【調理麵包】,多做為早餐或午茶輕食。將裁片的吐司或法棍,以牛奶、蛋液、柳橙汁等液體浸漬後,再用平底鍋煎烤完成。在17世紀的法國古籍裡,曾經紀載將發硬的麵包返老還童的食譜做法,而將此料理稱為消失的麵包【pain perdu】,現在在法國、比利時、非洲剛果、北美,還會以此古名稱之。法式吐司的出現和早年人們不想浪費食物有關,於是把吃剩而變得不新鮮的麵包,加入蛋液煎至金黃色後又變得美味。古老的智慧教我們,要將老化(硬化)的澱粉回復柔軟需要供水及加熱,備註一下【沾、浸】這個字的日文,就稱做【ひたす(hitasu)】

       在香港稱為法蘭西吐司、西多士或西多的法式吐司,主要是使用吐司片來製作,也是我們台灣人最早接觸法式吐司的原型。就如同對於冰火波蘿的癡迷,香港人喜歡搭配冰涼奶油和甜蜜糖漿或煉乳,甚至夾入花生醬、起司及火腿片,變成香港茶餐廳的特色茶點。在森林裡莽撞的學生時代,在山屋能吃上最高級的早餐就是以吐司片煎製的法式吐司,但當時年少單純,也沒想過為什麼沾了蛋液就叫做『法式』吐司,光是學長說一句,【來,煎法式吐司給妳們吃!】,就崇拜到不行,現在想想,真是不可思議。

       後來了解到,其實歐美人常吃的法式吐司,多是切片的法棍麵包製成的。將麵包片浸完蛋汁後,便會放入煎鍋用油輕煎,使麵包兩面呈現淡淡的金黃色,食用前塗上糖漿或果醬,也會搭配打發鮮奶油及草莓、藍莓等新鮮水果一起食用。在大地烘焙的姐妹店,PRIMO義式餐廳的下午茶,也推過一系列的法式吐司套餐,使用風味道地的石臼法棍,從甜的到鹹的做各式變化,色香味俱全之外,更是營養均衡、身心滿足(相關部落格文章http://laterre23.pixnet.net/blog/post/170686363)!不過,使用法棍的蛋液麵包,居然叫做『吐司』,就更讓人不懂了...。

       最近發現,台灣也悄悄地燃起了日系法吐野火,繼來自北海道小樽的粉雪咖啡廳之後,東京表參道的Bread & Espresso(パンとエスプレッソ)也加入戰局,各有特長,也各有擁戴者。稍微拆解一下使用的麵包種類,粉雪使用的是類似脆皮吐司麵糰的圓片麵包,Bread & Espresso則是布理歐修麵糰的方正吐司,加上蛋液的處理各有各的法寶,呈現於消費者眼前的風格也截然不同。您可能不知道的是,求新求變的日本,法式吐司仍不斷在進化,最近名氣頗盛的AMT café,以30公分超長尺度的【American Milk Toast】打響名號,長條的船形法棍,不管是裝載巧克力果醬、香草冰淇淋、火腿太陽蛋或熔岩流起司,都讓人視覺被受刺激到躍躍欲試。哪天,會成台灣瘋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說到這,我想法式吐司的命名之謎,該是美國人的妙想與傳承的失誤。比起這達達的馬蹄聲,或許更必須忘卻的是法式吐司的高熱量,尤其是香港那種。

AMT café http://amt-cafe.com/menu.html

Capture1以超尺度『American Milk Toast』打響名號的AMT cafe

Capture應用長條法棍法式吐司,American Milk Toast。

IMG_0262應用布里歐修吐司的厚煎法式吐司,是Bread & espresso的招牌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 TER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