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初識這本書,並非在書店的貨架上,也不是得自網路訊息,而是來自一封轉發電郵,朱雀文化寄給大地的邀約信函。

    爾後因為自己也覺得內容有趣,開始將此書相關信息發給周圍的友人,意外地獲得不少迴響與熱切討論,或許,大家心裡都有一顆共同的時空膠囊,因不同的記憶點而被喚醒。

    麵包不是亞洲人的主食文化,所以它的存在向來就是個商品,所以我們習慣用金錢交換。但如果換成醃梅、米糕、紅龜粄呢?故事就一般可愛了。客家人在元宵節有傳統的習俗,要為當年新生的孫兒訂製大型【新丁粄】,並分送左鄰右舍、親朋好友,人人都能受惠也有機會施恩;小編的媽媽,年年得手工醃上幾斤青梅分送四方,受施之間總能換上幾份新鮮果蔬或私房手路菜年齡近百的老邁阿公,仍每日用心地照料農物,只要小有收成,便急著分送近鄰晚輩,尤其這份寶貴的施恩,是再重也得扛回台北的。或許這些手作心意從沒跨出異地或遊歷寶島,但是這些芝麻綠豆似的小故事,總也充實著平凡的生活,如燭火般為生命徐徐加溫。

    遊子在外的小編,常受贈於長輩、好友,總想要回敬些甚麼,也只能準備一些自己也信賴安心的大地麵包或優質食材以為回饋,如果能有個廚房,或許準備的東西會能不同一些,但心意的分量總是相當的。『現在時代方便了,甚麼都不用自己做了!』,回想起他界阿嬤的話,突然覺得,過去的苦日子閃耀得好輝煌。

    【拿甚麼來交換?】,這句話可以用得俗氣,也可以使得俏皮;可以用得傲慢,也可以使得甜蜜。以物易物,雖然是基於供需條件所流傳下來的規矩,但價值大多由雙方自由認定。這本書或許讓人感悟的重點不是在麵包本身,而是在虛擬世界過分擴張、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物化價取的時代,再次展示了人與人之間能夠具體互動與心意交流的真實世界,才是創造回憶故事及生命價值的人生舞台。

    比較起呆望異國的美食圖片大嚥口水,我會更希望咬上一口真實麵包,用五感領受;或許你幸運地買到限量『波多卡』,但還請珍惜身邊的伴侶,因為真實親吻應該是要有溫度的。

DSC01527

來交換麵包吧,是關於麵包的遊歷

喜歡麵包、喜歡料理、喜歡旅遊的人,相信都會嚼之有味。

有沒有看到小小的大地主廚陳泓維?大地也有聯名推薦地喔!

20110427LA TERRE

美味安心的大地麵包,是我最常用以回禮的商品

也定期地寄送回台中老家,聊表作為孫兒輩的小小敬意。

更有誠意些,在回家時做一頓營養均衡的麵包餐,讓老人家體會一下我所居國度的異文化。

P1150605

阿公的手栽心意,永遠是最甜蜜的負荷

能用什麼交換?我想是一輩子都無法回答的至難之問。

如果芭蕉能出國,阿公會寄到日本給棉花姊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A TERRE 的頭像
    LA TERRE

    大地烘焙 LA TERRE BOULANGERIE

    LA TER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