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我們中間的這位,
是義大利頂級石臼麵粉品牌「Mulino Marino」的第三代負責人Fausto Marino,
看到他紮了一袋十四公斤的麵粉送給我們當樣本,我們笑得非常開心。
「這裡,真的是傳說中夢幻的『Mulino Marino』石臼麵粉廠嗎?」此刻,我們正站在義大利的一處小山谷,以懷疑的目光,朝著出現在眼前的三棟房子上下打量:這三棟像是一般義大利農家的住宅,真的是義大利頂級有機石臼麵粉品牌「Mulino Marino」的所在嗎?

在這麼美麗的義大利鄉間開車迷路,我們可是埋怨一點也沒有呢。
在我們的參訪經驗裡,有能力「出口」的麵粉品牌,工廠多半具有工業化規模,廠房也多半高達五、六層樓;但是我們面前的這三棟房子,不但一點都不工業化,連高度都只有一層樓,若非空氣中瀰漫著一股真實的麥香、地上堆置著幾塊運貨的棧板,以及透過窗戶瞧見其中一棟擺著兩台古老的石臼機(另外兩棟各是倉庫、辦公室與產品測試室),那麼我們恐怕會以為來到某一戶義大利農家了。

就是透過窗戶看到了這兩台石臼機,
我們才確定這裡就是義大利頂級石臼麵粉品牌「Mulino Marino」的所在。
確認這裡是「Mulino Marino」石臼麵粉廠之後,我們鬆了一口氣,走到房子外的田間小徑,在群山環繞的小山谷裡,不禁細想起我們為何會在二O一O年五月不辭舟車勞頓,千里迢迢從台北搭機來到義大利北方皮蒙特區(Piemont)的都靈市(Torino),再從都靈市轉車到布拉鎮(Bra),然後再從布拉鎮開了兩個小時的車,一路邊迷路邊找路地來到這個偏僻小山谷?

這個綠意盎然的庭園住宅,是Marino家族的家,
就位在「Mulino Marino」石臼麵粉廠的旁邊。
義大利食材達人徐仲長久以來的遊說與推薦,是原因之一。徐仲說,這款採用古代小麥品種(未經任何基因改良)、與農人簽定契作、以古老石臼碾製的麵粉,是許多歐洲二星、三星餐廳和日本高級義大利餐廳選用的麵粉,我們的義大利餐廳「Primo」既然非常講究披薩的食材如橄欖油、起司等等,那麼影響披薩口感及香氣最鉅的麵粉,為何不改用更具有小麥香氣、口感及營養的石臼麵粉?
原因之二,是我們一直有個疑問:同樣都是採購自北美、南美、歐洲的小麥,為何台灣研磨出的麵粉,一袋(二十五公斤)只賣四百至五百元,日本研磨的卻可賣至二千元?其中固然牽涉到各國物價指數、磨製及調粉技術,但為何落差這麼大?或許一袋高達四千元的「Mulino Marino」石臼麵粉,能讓我們從中找到答案。

「Mulino Marino」的石徽,
其中的義大利文「Mulino」是「小磨坊」的意思,
「Marino」則是家族名稱。從石徽上刻有小麥及玉米的圖案來看,
可知「Mulino Marino」除了石臼麵粉,也生產石臼玉米粉。
如今,我們來到「Mulino Marino」石臼麵粉廠的所在,親自登門拜訪了第三代負責人Fausto Marino,取得七種樣本、共計十四公斤的麵粉,算是達成初訪的任務;但抱著這十四公斤麵粉,我們既高興又煩惱,高興的是,終於見到這款夢幻麵粉;煩惱的是,我們之後還有二個禮拜的義大利及荷蘭行程呀。於是,我們只好提著十四公斤麵粉,從布拉鎮返回都靈市,一路行經羅馬、米蘭來到南方的巴里(Bari),再從巴里往北經過帕瑪(Parma)、阿布魯索(Abrusso)抵達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然後再從阿姆斯特丹飛回到羅馬,從羅馬搭機返回台北。

在棧板上堆疊一袋袋石臼麵粉之後,就可以出貨囉~
當代記號語言學大師安伯托‧艾科(Umberto Eco)寫過一篇遊記《帶著鮭魚去旅行》,我們則帶著麵粉周遊了二個禮拜,真是難兄難弟,不,真是有意思啊。